翻译词汇的训读和音读演绎

  翻译资讯     |      2024-04-01 16:25:09

日前回到母校,与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座谈,总结出几个感觉很有启发意义的话题,在此将它们整理出来,供有需求的日语翻译学习者及翻译爱好者参考,同时也恳请指出我们理解上的不足之处。

  话题主要围绕日本汉字展开,其中重点是提到“音读”和“训读”。这个概念从我们刚开始学习日语就涉及到,但是直到今天,也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到位。所以真的有必要重温这个概念。

  难能可贵的是,新生代的一辈日语翻译储备者,已经摈弃了了那种前代的“日本人层次都很高”的固有观念,让人由衷的敬佩。这是我们前几代所没能做到的。当时,引进外资伊始,伴随着大量的日资企业的到来,日本人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着装时髦,谈吐得体。很多人认为,他们受教育的程度高,层次也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将这种现象和“音读”和“训读”结合起来的话,可以发现,同一个字的训读发音虽然复杂,但却是基础的,只要记住就是一次性的,缺乏变化,相对僵化。

而且训读多是具体的事务,以名词为主,比如狗,就发“inu”的音,音读则不唯一。

第三,训读是日本原住民原本就使用的词汇,借助汉字这个“壳”上市。相反,音读则是更高层次的表达更高的抽象的含义时使用,比如人的情感、道德、科学等上层建筑等使用。

很多汉字词汇传入日本,如果说是供全民阶层使用的话,也仅仅是限于训读读法,而且音读读法的一些词汇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能掌握的,因为一个字的音读更加变化多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并坚持长期不间断学习的人是无法熟练掌握的,这一点和我们相同,很多次只在特定的一些经典文章内或者一些特定的词汇内出现,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

而目前的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并没有我们高,所以以往的那种,很多人当对于日语词义、用法等发生分歧时,往往愿意接受日本人的裁决,认为他们是权威的,现在已经被打破了。因为很多他们也根本不懂。

  这种迷信的打破需要理论依据,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来佐证。

翻译过程中我们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思考,都能启发我们的智慧。遥想当年,很多大连的女士,因为向往日本的氛围,有的不惜通过婚姻方式,甚至以隔代人的年龄差嫁到日本,时移世易,不知他们做何感想。

  翻译中关于音读和训读的理解,引发了我们对于一个世代的思索。

  总结,训读是原始的、一次性的、具象化的,以名词为主,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音读则是高阶的、变化万端的、满足情感、伦理、哲学等更高层次表达的需求。熟练运用音读的才是语言学习的更高层次。才能在翻译交流中收发自如,高谈阔论之际更加彰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