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翻译行业的发展现状后再图强

  翻译资讯     |      2021-03-08 04:43:42
(1)需求前景可观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2012年底,累计实际吸引外资11643.92亿美元,其中以开拓中国市场为目的的“市场寻求型”投资占较大比重。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我国也逐渐成为对外投资大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4247.81亿美元,对外承包合同金额8212.47亿美元。在文化交流方面,仅2012年一年,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出版物、影视节目的进出口总额就达到76.7亿美元。近年来,我国还主办了包括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内的一系列大型经贸、文化和体育活动。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文化、经贸交流所产生的语言服务需求是推动我国语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
 
(2)要素条件不容乐观
在技术层面,我国语言服务企业近三年来购置翻译技术产品的支出占营业额的比例已达14.79%(中国译协等2012:28),包括Trados、SDLX、Passolo、Catalyst、雅信CAT、Xliff Editor在内的技术工具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语言服务业出现的服务分工多样化、精细化趋势促使语言服务人才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即低端的口笔译市场供大于求,而高端市场,如本地化服务、翻译项目管理、文化及科技产品外译、会议口译(同声传译)等则供不应求,而且职业“进入门槛”很高。研究表明,翻译项目经理、高级译审、专家级翻译是我国语言服务业的急需人才,与本地化大连信雅达翻译服务有关的技术写作人员、技术经理、文档排版员、多媒体工程师等市场缺口也很大。
 
(3)上游产业智力支持亟待提升
语言服务业包括所有从事多语信息转换及关联服务的机构(中国译协等 ),涵盖与语言服务有关的整条产业链。语言服务企业虽处于该行业的“核心层”,但产业链上游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智力支持对于培育行业整体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我国高校翻译教学长期以来偏理论、轻实践,应用翻译研究与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语言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造成语言服务人才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大连信雅达翻译公司
 
(4)企业面临重要战略转型
我国语言服务业的企业主体是广大私营的微、小型企业。据统计,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内的企业占总量的75.9%,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仅占1.6%,尽管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主要表现有:①获利能力差。2012年全球语言服务业雇员⑦人均营业额是91680美元,我国企业仅为37869美元,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CSA 2012:24);②生存率低。我国语言服务业经历了两轮快速增长,时间上分别为2000-2003年和2008-2012年。按企业数量增长计,第一轮年均增长率为32.9%,第二轮为21.1%。但企业成立3-6年后即进入消亡高峰。2014-2017年间,我国语言服务业企业年均消亡增长率高达38.1%(中国译协等 2012:26);③“同质化”竞争严重。微、小企业的同病是人才、资金匮乏,企业技术投入少、国际化资源不足,无法引入高附加值业务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大量企业集中于低端的口笔译业务,服务内容“同质化”滋生的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服务价格下滑、质量下降;④大型企业数量偏少。尽管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语言服务企业群体,2013年仅有4家语言服务企业⑧进入全球100强,分别为文思海辉(16位)、华软通联(24位)、传神(33位)、创思立信(69),另有四川语言桥和博芬软件进入亚洲30强。这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新兴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东北的大连地区起码有大连信雅达翻译公司在蓄积力量。